查看原文
其他

国家级一流课程 |《无机与分析化学》

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四项“新基建”之一,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课程是教育最微观问题,解决的是教育最根本问题;课程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理念的“最后一公里”;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成效”根本标准的具体化、操作化,因此,要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创新,实施科学课程评价,严格课程管理,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激励机制,形成多类型、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近年来,学校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建设的有关精神,提前谋划,精心培育,不断夯实课程建设基础工作,设立专项经费,加快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引进课程平台、加大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力度,积极推进课程综合改革,促进课程迭代更新和教学模式创新,遵循“两性一度”标准,大力开展“金课”建设,建设完成了一批教学理念先进、方法科学、质量高、效果好、风格独特的一流本科课程,成效显著。

为持续推进课程改革创新,着重加强内涵建设,强化课程思政,着力打造更多遵循“两性一度”标准、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一流本科课程,充分发挥一流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助力我校一流本科教育,将逐步推出我校一流课程,进一步推进“学习革命”向“质量革命”向纵深发展。


无机与分析化学

课程负责人:化工学院 蒋荣立


一、课程介绍

无机与分析化学是化学、化工、生物、材料、能源、环境等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由原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两大基础课程整合、优化而成。该课程分别于2005年、2011年和2016年三次认证为校级精品课程,2013年和2017年受学校资助进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2019年获批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20年获批国家首批线下一流课程。

课程的基本任务是让学生系统掌握化学反应基本原理、物质结构和化学分析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化学能力和化学素养,能在后续专业课程及以后的实际工作中运用化学分析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化学化工、能源、环境等学科中的相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领悟当今世界无机化学及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成为能适应21世纪挑战的科学研究及工程技术人才。

课程历史沿革


二、课程亮点、特色、创新

1.以教书育人为核心,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

课程授课对象是正处于人生的转折点的大一新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将思政元素与课堂内容进行自然融合。帮助其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

2.结合学科前沿,将科研实践融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能源行业创新人才

将理论知识点与化学前沿研究、科研生产实践相联系,让学生了解无机与分析化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既拓宽学生知识面又大大激发学习热情。平时不断收集与专业相结合的实例补充到教学中,加强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和热爱。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革新“互联网+云平台”教学方法,实现由“教师为中心”到“学生为中心”的全面转变

采用多媒体教学分散难点、突出重点。研制了《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多媒体课件。课件中以链接或插入对象的方式插入了视频和Flash动画共近100个,如复杂的分子模型、大型仪器的内部结构、图的描绘等,使教学过程更生动、直观。借助“雨课堂”建立智慧课堂。课堂增加随堂测验、学生讨论、学生抢答、弹幕等环节,实现了教师和学生们的实时沟通,提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感。

配合物晶体场理论中八面体场中d 轨道与配体间的相互作用

甲烷分子的形成过程

标准溶液的直接配制

铁矿石中铁含量的测定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测定

采用互联网+云平台等新技术。建立了MOOC在线学习平台、课程QQ群、微信群,开通网络交流平台,课外师生互动沟通,课后答疑讨论。学生线上答题,作为平时考核。上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革新,实现了由“教师为中心”到“学生为中心”转变,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课程教学团队

课程负责人简介:

蒋荣立,女,1968.06,教授,博士。长期讲授本科生课程《无机与分析化学A/B》,《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无机元素化学》和《无机合成实验》等,主持《无机与分析化学》系列课程建设。主持江苏省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重点教材建设项目、在线开放课程项目等省级项目4项。出版教材3部,发表教学研究论文被CSSCI收录。获江苏省精品课程、江苏省精品教材、中国矿业大学教学贡献奖、全国煤炭教育优秀研究成果奖、中国矿业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等20余项教学成果奖励。

科研方向为多孔能源催化材料、锂离子电池材料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以及企业横向合作等科研课题近20项,在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Applied Surface Science、Langmuir等国内外期刊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获省级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

获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中国矿业大学立德树人•最美教师师德楷模、校教学名师、徐州市“三八红旗手”、校百佳教师、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课程团队主要成员简介:

郑菊花,女,1978,03,讲师,博士。长期讲授本科生课程《无机与分析化学A》,《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和《无机合成实验》,参与《无机与分析化学》江苏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改进课程信息化教学方式,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推进网络教学平台使用。梳理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并将之融入课堂教学。参与出版《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材,获得江苏省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主持和参与完成多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3项,获中国矿业大学首届百佳教师、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多次指导学生在江苏省大学生化学化工实验竞赛中取得佳绩。

吕小丽, 女,1970,09,副教授,博士。长期讲授本科生课程《无机与分析化学A》,《仪器分析》和《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参与《无机与分析化学》江苏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注重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开展课程思政,增强学生的时代担当和社会责任。承担中国矿业大学教学改革项目2项,获江苏省精品课程和优秀课程2项,中国矿业大学教学奖8余项,发表教学论文3篇,出版教材2部。

主要从事硫化学分析以及精细有机合成的研究;主持和参与中国矿业大学校基金和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获中国矿业大学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获中国矿业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校百佳教师等荣誉称号。


四、课程评价(教学效果)

获得了校内教学督导组的好评。近三年该课程主讲教师学生评价均为优秀。

本课程教学分别得到了东南大学、扬州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同行以及校内后续课程同事的较高评价。


—END—


新闻来源:化工学院

编辑:张一侗

审核:史强


中国矿业大学教务部

关注我们,学校资讯早知道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